舞台上银幕常用白纱幕、黑纱幕、纱画幕表现场景环境,从纱画幕后面向景物投光可以显现隐藏在后面的人物和空间环境,从而易于表现梦幻、回忆的虚拟场面;从前面向纱幕投光可以表现渲染纱画幕上所画的形象;从纱幕背面向纱幕后投光时,纱画幕前面所画的形象看起来则不复存在。
(1)防火幕。要求采用钢性防火幕,防火幕的尺寸依据台口和预留图纸而定,提升速度1.0m/s,降落方式采用液压阻尼方式。落速为0.3~0.5米每秒
(2)大幕机。对开式均匀伸缩无级调速,负载:600KG,变频调速速度0.01M/S-1M/S,设置手动机构,作应急用。变频器要求采用抗干扰能力较强的品牌,大幕机的电机、减速机采用国内产品,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应设有开闭限位开关和减速开关的保护装置。
舞台银幕灯光控制设备配置
灯光控制台灯光控制台选用英国“Strand”公司300系列125型光路电脑调光台,此调光台使用品质保证的Genius Pro操作软件,此软件支持中小型控制台的预置或追综模式操作。电脑灯控制是斯全德300系列控制台的又一标准特性,它通过智能鼠标追综球实现。具有80多年生产、制造、销售、设计经验的全球性公司,其产品的可靠和先进性为我们的选择及业主的使用提供了信心。
电影屏幕越来越宽,涉及到的概念并非分辨率,而是屏幕比例。而且,什么是屏幕比例呢? 简单地说,就是屏幕宽度和高度的比例。
抛开一些影响力较小,采用时间比较短的屏幕比例,如CinemaScope(1953),VistaVision(1954),托德AO(1955),还有我们现代比较熟知的Imax比例。屏幕比例的变化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。
电影诞生初期,采用的屏幕比例为学院标准屏幕比例,也就是1.33:1。当时几乎所有电影画面的标准的比例统称为1.33:1(更严谨的说是1.37:1)。也就是说其画面的宽度是高度1.33倍,这种比例也可以说是4:3(即1.33x3:1x3=3.99:3),就是宽度为4个单位,高度为3个单位。这种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接受,并称之为学院标准。